“各位旅客,由中华世纪坛开往各个美丽中国实践的列车即将到站……”伴随着展厅里的阵阵列车声,3月1日,“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
(相关资料图)
此次展览是继去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的第二次大展,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展”。展览选取近百个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创新性的典型案例,以图片、图书、影像资料、实物模型等方式呈现,搭配展厅的车厢设计和精心布置,带给观众一场美轮美奂的“时空之旅”。
展厅设计了列车元素。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打造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
展览分为“生态”“乡村”“社区”“数字”及“未来提案”五个主题板块,并推出“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特别单元,含实物展品65套、影像视频100个、文献资料90套。整个展厅空间营造出象征调查旅程的“车厢”与“站台”意象,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行进中的列车,带领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
观众观看山东泰安的九女峰建筑模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从开创“全球合伙人”乡建模式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到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从守护三江源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到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展厅内,每个实践项目配有文字说明、图片、影像、书籍、模型等,项目旁边还展示了团队与实践者的对话,观众可以了解实践背后的故事及实践者的所思所感。
众多资料背后,是团队长达两年的努力。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通过对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位艺术家、学者、设计师、企业家以及案例者的采访,积累了大量文献、影像素材,汇聚成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
上百种项目介绍。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邀请不同群体为未来“提案”
据了解,相关团队邀请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群体,共同为未来的“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有的提案科学严谨,如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吴及的“医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俊波的“打造互相兼容的、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旨在提高创作新内容效率。
有的提案充满人文关怀,如北京冬奥会设计总监林存真提出“肌力计划——智能肌肉训练外骨骼”,希望为社会生活减负;二十年家庭影像创作者任钢提出“家庭影像创作实践”,连接起现代家庭成员间情感纽带。
自然造物系列文创及工艺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提案中也不乏奇思妙想,如画家文那提出编撰“创造属于中国的新的神仙系统”并结合不同的创作手段加以多方向呈现;策展人张海涛提倡建立未来艺术学与高端科技危害设计的监督及应对机构,应对各种人为力量带来的灾难。
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展览期间还将集结专家学者、联动各大媒体,围绕“生态环境”“文旅振兴”“艺术乡建”“民艺复兴”“文学影像”“公教美育”等方向,举行美丽中国系列论坛活动。同时,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将与属地羊坊店街道开启“美丽中国”第101案例实践行动,在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社区美育方向展开持续性的策划组织和服务。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