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文旅融合化”作为“三化并进”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4月份,我市召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发布“1+5”政策文件,即以《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总引领,配套5个方案,并提出实施五大行动,落实22条措施,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擘画了庆阳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
(资料图片)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独具特色的4张旅游名片——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
“红色南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南梁为中心创建的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据《史记》记载,中医鼻祖岐伯是庆阳人,轩辕黄帝与岐伯在庆阳谈医论道,成就了华夏第一部医学巨典《黄帝内经》。“岐黄故里”这张名片由此得名。
夏朝末年,周祖不窋率领族人“奔戎狄之间”,也就是庆阳一带,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周祖圣地”之名因此而来。
悠久的文明,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庆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庆阳有5项民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包、陇绣、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并称“庆阳五绝”。其中,道情皮影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是历史的烙印,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文化资源更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要让庆阳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有足够的表达方式,就必须抓好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彰显价值,从而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要把包括农耕文明、始祖文化、名贤大家、文化典籍、文物遗址等在内的历史文化活化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利用,通过创新利用更好地传承。”市委书记黄泽元在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上说。
立足庆阳文化内涵,“1+5”政策文件明确了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实施五大行动,落实22条措施,即实施文化内涵挖掘行动、大景区建设行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我市在实施文化内涵挖掘行动中,通过文化溯源、民俗采风,深入挖掘提炼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名贤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创作文艺精品、出版论文专著;深入挖掘岐黄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岐黄文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传承利用体系,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设立体验基地,振兴传统工艺;挖掘弘扬红色文化,彰显庆阳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
用好用足文化资源
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历史文化名人,是深化文旅融合的基础。深化文旅融合首先要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
坐落于庆城县的国家4A级景区周祖陵,是探秘农耕文化、岐黄文化的绝佳之地;药王洞养生小镇在马莲河畔静美绽放,将庆城神韵寓于山水之间;充满科技气息的“水幕电影”让千年古城焕发时代光彩;马莲河碧波荡漾,古城夜景分外迷人……今年,庆城县以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启动实施了山下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促进景区提档升级。以范仲淹知庆州为历史背景的庆州古城,也成功申报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包含鹅池洞、周旧邦木坊、陇东中学礼堂、范公祠、永春门、凤城书院等遗迹遗存。
庆城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农、医、窑、城、礼”五个方面,打造独具黄土大塬特色的文化景区,把留存在遗址里的文化搬出来,让游客能够在体验中了解文化,在文化体验中放松休闲;围绕岐黄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资源,利用县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研学课程,全力拓展集旅游、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旅游研学新业态。
民俗文化是最为生动、最有魅力的文化类型。我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焕新添彩民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大有可为。
据环县文旅局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环县环州故城景区迎来本年度最大客流高峰,游客接待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共接待游客28.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160.6万元。这一组数据,不仅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环县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见证。
“我们充分展示道情皮影等非遗项目,创排一批在景区驻场演艺的地方特色节目,提升旅游活动和产品的文化魅力,让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了解庆阳民俗文化,提升庆阳文化的影响力。”环州故城景区服务中心主任胡世文说。
环县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通过游客体验、义务讲解等多种形式,让游客处处能领略到环县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美丽的夜景、有鲜而不膻的羊肉,还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来自上海的王女士“五一”假期选择西部游,重要的一站便是环县。和王女士一样,循着环县浓厚的文化氛围前来游玩的游客很多,来自黑龙江的刘先生表示,把文化能融合到一座故城里,供游客深度体验,这样的景区值得看、值得玩、值得逛。
南梁精神传承不息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红色文化是庆阳革命老区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庆阳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可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
初夏时节,绿阴冉冉,记者来到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空气清新、草木茂盛,葫芦河穿境而过,南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在抓紧建设,这里是南梁红色旅游景区最集中的地方。
华池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遗存文物和旅游资源点有200余处之多,其中以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双塔寺造像塔、秦直道、秦长城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
为了进一步挖掘南梁红色资源,华池县文旅局正在打造“三区两线”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三区”即以南梁为主的红色文化区、以子午岭为主的生态文化区、以人文遗迹为主的历史文化区;“两线”即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线和人文长征文化旅游线。
虽然南梁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游客的文化体验不足,这也是发展红色小镇的短板弱项。南梁镇党委副书记李文锴告诉记者:“南梁镇将以红色景区为依托,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天津文化企业,打造文旅产业链,建设精品民宿、农家乐、农特产品展销馆以及‘非遗体验’项目等,提升文化消费体验。”
“1+5”政策文件提出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高质量发展,东进西拓、依甘融陕、北红南绿、开放发展的基本思路,将庆阳建设成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国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知名目的地和陕甘宁毗邻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我市将按照陕甘片区(庆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以集中连片的形式保护利用革命旧址。深入研究庆阳红色历史特别是南梁精神价值,提升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充分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等司法、统战工作实践成果,规范建设一批红色研学基地,主动融入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大力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积极创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作者:刘萍凝)
标签: